孩子说中文,中国人一脸懵。说英文,澳洲人以为他在讲中文。中澳混血儿就一定是双语宝宝?

我家孩子是混血儿,他爹是个只会说英文的澳洲本地人,而作为他的妈妈,为了不影响他将来的英文口音,我选择只跟他说中文。很多朋友都觉得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可以接触两种语言,是不是等到会说话的时候,就能一下子变成双语宝宝?

 

不好意思,你们想多了!

 

实际上,天生的双语宝宝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咱家孩子一直到两岁多都不开口说话。于是我们带他去了CaFHS (Child and Family Health Centre),每个社区都有,可以提前拨打电话1300 733 606 预约时间)。 

 

那里的医生告诉我们,有很多双语家庭的宝宝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尤其是父母平时在孩子面前互相沟通机会少,只是父母单方面与孩子用不同语言沟通,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观察和感受到沟通的必要和乐趣,不同语言也增加了孩子掌握语言的难度。

 

孩子的爸爸经常出差,好不容易回到家,就会一个人带着孩子出去玩,让我在家歇歇。我们彼此沟通的机会很少,往往是等到孩子睡了,才能坐下来聊一会。所以医生建议我们多在孩子面前与他人沟通,无论是用什么语言,都尽可能地表达出沟通的乐趣。如果孩子一定年龄之后在发音上依然有困难,再考虑语言治疗师的干预。

 

喜欢宅家不善交际的我为了让孩子早开金口,就经常约朋友来家里玩或带孩子去别人家里做客,让孩子看到听到我与他人的对话。平时没事儿就播放喜马拉雅的听书节目,最好选择有两人对话的节目(相声也可以啊),让孩子更深地理解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交流是快乐的。

这么努力了大半年,孩子到三岁半的时候,已经可以用中文的短句来和我交流了。但由于孩子爸爸在家的时间很少,他的英文进步不大。而且因为长着一张混血儿的脸,往往他和别的中国孩子说中文,人家以为他在说英文。偶尔和老外说英文,人家却一脸懵地以为他在说中文。几次沟通失败后,他似乎就不再愿意与别人用语言交流了。

 

那段时间我很焦虑,尤其当他去到早教中心,别的孩子和老师用英文互动时,我的孩子坐在一边目光放空。去体育课,别的孩子跟着教练的指令做动作,他却不知所云。虽说没有比较心的妈妈是孩子最好的礼物,但孩子听不懂英文指令,不能融入团体,对孩子的性格和自信心还是会有影响的。

现在想来,当初如果能在他进入早教中心前就教会他一些简单地日常英语,相信会对他融入集体有一些帮助,但哪个父母没有在孩子的成长中犯过错呢?

 

焦虑也好内疚也好,但无数华人家庭的经验告诉我:作为一个在澳洲长大的孩子,无论他的家人英文有多烂或是中文有多好,他将来一定是英文比中文好,只是时间的问题。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孩子四岁半进入kindy后,一个月不到,就开始把中文和英文混着说了。问他喝不喝水,他以前会说“不需要”,现在则说“NO water”。虽然学校的老师还是不太理解他的杂交英文,但最起码他有了说英文的动力并开始逐渐享受到了说英文的乐趣。在kindy呆了几个月,已经开始要求我读书的时候,指着书上的英文读,而不是像之前只听我说中文的翻译。说明他希望自己也可以读懂书上的英文单词了。几个月中学到的英文很快就要超过之前四年辛苦学到的中文。

 

前不久看了BBC拍摄的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里面有一集是关于孩子语言发育的专题。提出0-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的黄金时期。其中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要从小学习多种语言。

 

因为孩子在六岁前,大脑的发育是最快的,而不同的语言,尤其是像中文和英文这种差异很大的语言系统,实际上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帮助孩子打开大脑中的意识维度,从二维到三维,甚至更多。

 

维度越多的孩子,未来接受不同事物的能力就会更强,也更加会有包容力。即使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多种语言的翻译芯片可以植入人类大脑,人类不再需要学习语言就可以直接进行多语种对话,但一个拥有学习力和包容力,并兼有高情商的人才更加有竞争力,不是吗?